专注幼儿园设计策划
一站式环境设计方案
点击数:13262020-12-24 10:18:47 来源: 转载
鲍鹏山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
“教育,就是要把这样的价值观赋予我们的后代,让全社会在这样的价值基础上文明地运作。教育的目的,是要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,需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重要、最宝贵的资源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论语》
一部《论语》,只有500多则,不到16000字,却包含三个体系:知识体系、价值体系、文化体系。
先说知识体系。孩子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:夏商周三朝文化史,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。此外,孩子们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名称的含义、礼仪知识以及语言知识。《论语》不仅词汇丰富,还有很多经典之句,比如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”,这些话是一辈子都用得着的。
再说价值体系。《论语》涉及如何做一个好人,还涉及什么是好的政治、好的社会以及很多做人和处世的原则。孩子们在学到很多知识之外,也涵养了价值观。
就文化体系而言,通过《论语》获得价值观,孩子们会认同中国文化。一个人有没有文化认同,直接关系到他有没有精神的归属。而对一个民族来说,关系到它有没有凝聚力,有没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识别性的文明符号。
代俊东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
“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带着孩子们畅游书海。一年级刚入学,他们识字不多,我就带着他们从以图画为主的绘本故事开始阅读。和他们一起阅读时,我经常会看到那一张张小脸上或眉头紧皱,或如花儿般绽放……我幸福而真切地感受到:带孩子们阅读,好美!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乔布斯传》
姜曰美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
“在对教育梦想的追寻中,我一直坚守着‘点亮学生的阅读之灯,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’的理念,像夸父一样,从未敢停下‘追日的脚步’。走进第二实验小学,您会发现,学校就是一座大型的图书馆,教室就是书籍丰富的阅览室。为了最大限度地开放学校的图书,我在学校推行了‘无门图书馆’制度。全天开放图书馆,建立了‘诚信书吧’和‘共享书吧’,设立80多个走廊书吧,在班级建立流动书架,丰厚的图书资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,让他们时时处处有书读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给教师的建议》
也许因为从事教育,自己才有缘与《给教师的建议》这部教育经典相遇。我称这本书为自己的人生导师。因为喜欢和需要,自己买了两本,一本放在办公室,一本放在床头,成为值得一辈子读的“床头书”,可谓常读常新。苏联教育家瓦·阿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情怀深深打动着我,他那“培养和谐的大写的人”的教育理念时刻引领着我。书中一个个鲜活的、朴实的教育案例关注的是学生心灵的成长、个性的发展,他让我们真正明白了“教育就是培养真正的人!”我对阅读的深刻认识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的。“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,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。”书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。因为这本书的影响,也坚定了自己“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阅读、大量阅读”的信念。
林忠玲 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
“周国平先生说:‘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,就有多少条朝圣路。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,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,你其实并不孤独。’
带着书香去朝圣,我不孤独,也很满足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我的教育理想》
好书如灯,能够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照亮。我就是被朱永新先生的《我的教育理想》这本书点亮的。在我从事机关文秘工作对八股式的公文感到厌倦,想突破又无门时,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书。于是,连滚带爬地读,挖空心思地用,笔下的文字不仅灵动清新了,而且还有了思想。在我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后,我又照着这本书描摩的理想教育的样子,以顶层设计之力,推动新教育实验,让区域教育找到了“你们除了有分数还有什么”的答案。近几年,我又成了以实践教育理想为主旨的新教育实验义工讲师,走南闯北唤醒更多的人践行教育理想。可以说,我完全是被这本书的力量牵引着,靠近新教育,皈依新教育,改变了人生行走的轨迹。
刘波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教科员
“让更多的教师在阅读上有目标感、有方向感、有奋斗感,并增加获得感。这是我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初心,也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教育阅读的爱与怕》
刘笑天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
“我勉强算是挚爱读书的人,推动母语阅读则是一直在路上勉力前行,在守望中谋求超越自我。中国文化推崇重大古拙,面对‘互联网+’色彩缭乱的碎片化时代,我将努力做一个持之以恒的拙诚探求者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国史大纲》
刘学飞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师
“‘阅读+我们’,才算是真正的发生。如果我们无法把今天校园里的孩子变成自主阅读者,他们就很难成为终身学习者。我和我们,正行进在培育读书种子的新时代道路上,赋能成长、顺势辐射,任重而道远。”
影响我的一本书
《悲剧的诞生》
这一本书,我的记忆是极深的。
中师毕业前,我读过的书极少。大学阶段几乎都忙补习英语了,专业书也没能够多读几本,工作后倒是养成了读书习惯。有点儿深度的书,从读研至今日也是啃过几本的,但要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,我还得选大学期间读过的《悲剧的诞生》。
当年选读这本书,纯粹是蹭尼采的热度,而今除了“酒神精神”等几个关键词,什么内容也记不得了,但当时每天只读两三页,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一整本书。这种“定量”的持续读法,与北宋时期的“克期读”本质是一致的,能磨读书人的性子,能培养读书人的毅力,于我至今还很受用。所以严格地说,不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,而是读这本书的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。